盘根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盘根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他生命最后十年里都做了什么-【xinwen】

发布时间:2021-10-12 11:51:43 阅读: 来源:盘根厂家

导读:关于 ,我们还能说些什么?这是使人颇感困惑的一个问题。 近我经过思考,有些话还想说一说。首先,是要摆脱汉人「过秦」评论的一些影响,对某些记载的思想倾向也应注意;其次是对 的分析要具体、再具体。现以 的 后十年为例,略加述说。

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六国。关于这一年的记载内容甚多,除了立皇帝尊号,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外,还有分天下为36郡、统一度量衡、统一货币、统一文字等,这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,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内容。为此,秦始皇所花的时间、精力,所需的智慧、魄力,研究者怎样去想像都可以。前220年,「始皇巡陇西、北地」,「治驰道」。前219年,「始皇东行郡县,上邹峄山,立石。与鲁诸儒生议刻石,颂秦德。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,乃遂上泰山,立石……。」「南登琅琊,大乐之,留三月,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,复十二岁……。」

前218年,「始皇东游,至阳武博狼沙中,为盗所惊……。」前217年,「无事」,但《通鉴》有「使黔首自实田」的记载。前216年,「始皇微行咸阳……逢盗兰池。……关中大索二十日。」前215年,「始皇之碣石……刻碣石门,坏城郭,决通堤防。」「始皇巡北边……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,北击胡,略取河南地。」前214年,「发诸尝逋亡人、赘婿、贾人,略取陆梁地,为桂林、象郡、南海,以谪遣戍。西北斥逐匈奴,以为三十四县,城河上为塞。又使蒙恬渡河……。」前213年,「谪治狱吏不直者,筑长城及南越地。」议「焚书」。前212年,「除道九原,抵云阳,堑山堙谷,直通之。」(《通鉴》云:「千八百里,数年不就。」)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」分作阿房宫、骊山。「立石东海上朐县中,以为秦东门。因徙三万家丽邑,五万家云阳,皆复不事十岁。」坑儒。前211年,东郡陨石。「黔首(?)或刻其石曰:始皇帝死而地分。……尽取石旁居人诛之。」「卦得游徙吉。」前210年,「始皇出游」,「上会稽,祭大禹,而立石刻颂秦德。」「七月丙寅,始皇崩于沙丘平台。」(按:此次历时九个月)

从司马迁的这些记述看,在秦始皇的最后11年(含去世的当年)中,秦始皇有5年巡行各地(前216年的「微行咸阳」不算)。未出巡的年份,他也以不同的方式关注著各地,如前214年之「略取陆梁地」,前213年之「筑长城及南越地」(《正义》谓「戍五岭」。《通鉴》作「处南越地」),前212年在作阿房宫的同时还有「除直道」以及徙民丽邑、云阳之举。

从始皇出巡及其对全国关注的情况看,明显是一个巩固统一的政治问题,可作如下分析。

第一,秦始皇多次而且主要是巡行东方郡县。这是因为东方是原六国之地,东方郡县是在统一战争中新设立的郡县,情况如何?秦始皇去巡视一番,正表现出他的眼光和魄力。他不辞劳苦地出巡,条件是比较艰苦的,汉人所谓修驰道是「天子之道」的说法,恐怕始皇出巡并未享受多少;相反,记载中常常反映出出巡时「逢大风」、遇「水波恶」、甚至「风雨暴至,休于树下」等,这和后世隋炀帝游江都不应相提并论,而且还要承受「为盗所惊」等风险。这里所说的「盗」即六国旧势力的反抗,在当时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,也与他出巡的目的有关。

东巡中做了些什么?记得较多的是「刻石颂秦德」。汉人强调的是「歌功颂德」,但如果具体分析刻石的内容,应该视为一种政治宣传,其中包含着一些政治主张。在已有的研究中,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涉及到这样的问题,如经济史的研究中注意到「诸产得宜,皆有法式」,思想史的研究中注意到儒、道各家的思想。巡行的当中,秦始皇有各种各样的活动,包括封禅,祭祀名山大川之类,也有一些当与巩固统一有关,如上述前219年徙民于琅琊台下之类。这好像是「现场办公」一样,就地解决一些问题。另外,经过巡视了解,也有为日后作某些决定参考之意。前212年,秦始皇未出巡,但有立石「以为秦东门」之措施,应该就是他前几年视察之后为东部「边界」所作的结论。

第二,秦始皇北巡,目的是为了对付匈奴。毋庸置疑,匈奴是一个长期的边患,秦始皇两次巡视北边以及发兵「击胡」、修长城等等,取得了一段时间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」的成绩,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。这里顺便分析一下「亡秦者胡也」的问题,史书记载因此而派蒙恬发兵击胡。《史记》《集解》引郑玄之说,「胡」是「胡亥」。我看这个说法有问题,卢生等人奏录图书之事,即始皇二次巡北边之说,是前215年,距始皇去世还有6年,当时胡亥只有十四五岁,而且他是始皇的第十八子,还有始皇「怒」扶苏也是前212年的事。卢生前215年预言胡亥亡秦,恐怕是东汉郑玄的臆想。

第三,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操劳,还有一个重要方面,那就是「平南越」。也许他没有来得及南巡,但前214年「以谪戍南岭」的记载却是确凿的,较早的记载还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、《淮南衡山列传》等几处更具体的材料。《通鉴》综合记述说:「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,与越杂处。」「秦代初平南越」,这应该是一个大手笔。

平南越的问题,和以上论述的其他问题一样,其中自有功过是非值得评论。仅以「徙民」一事为例略作分析:当时的「徙民」主要有两种情况:一是徙「黔首」,如前所引,那是有「复不事十岁」等措施的,其目的包括充实新县之类;另一种情况是「以谪徙民」或「徙谪实之」,包括「尝逋亡人、赘婿、贾人」,还有「谪狱吏不直及覆狱故失者」等等。戍五岭、筑长城是如此,作阿房宫、骊山也是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」。除了对赘婿、贾人的歧视值得分析外,其他可说是各种罪犯和有过失的人,这或者反映刑罚太滥,使罪犯面扩大,但也不一定都是罪犯,后来的南越王赵佗(原为真定人)就是当时到南海去的,「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」,也许是个带兵官。但如果悉指罪犯「发配」、「充军」,这种前有先例后世也沿用的办法,其利弊当然也值得进一步分析。总之,秦始皇在最后十年,做了那么多大事,应该说是颇有建树的。有人说他「建树中包著破坏」,「善行中蕴著恶德」,事实已如上述,可以作具体分析、评论。

当然,在最后十年的大事中,还有修宫殿和修骊山墓的内容,这虽然是历代帝王都有的行为,但由70多万刑徒分作,规模确实不小,与北逐匈奴、南戍五岭、筑长城、修驰道、通直道等加起来,兵徭役之重确实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。不过,具体分析也有可注意之处:首先是修宫作墓者明确指为刑徒;其次,虽然已出的「秦俑坑」规模确实不小,但宫和墓是否如后人所描述的那样宏大,恐怕也是可以考虑的,考古学者对阿房宫的实地调查,应该说不会像夸张描述的那样;再次,阿房宫之类的工程是否都最后完成了,也是成为问题的;最后,始皇在使用劳力方面也不是毫无顾忌的。例如,「始皇尝议欲大苑囿,东至函谷关,西至雍、陈仓。优旃曰:『善。多纵禽兽于其中,寇从东方来,令麋鹿触之足矣。』始皇以故辍止。」(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)作这些具体分析,或者可以对秦始皇最后十年的总评价有些帮助。

至于对秦始皇最后十年的种种政策、措施的具体分析,也当如此。重新审视汉人的记载和评论,在鉴别史料的基础上,作具体、再具体的分析,或者有利于秦史乃至整个秦汉史的再研究。

抗衰老干细胞价格

北京治疗胃癌的医院

全国十大肠癌医院排名

301医院有nk细胞免疫疗法吗